殷墟甲骨:刻在龟甲上的商代文明史诗
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,始于 1928 年的一次偶然勘探,却意外揭开了中国商代晚期的神秘面纱。在这座商王武丁至帝辛时期的都城遗址中,最令人震撼的发现莫过于数万片甲骨文 —— 这些刻在龟甲、兽骨上的古老文字,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早成熟文字体系,...
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,始于 1928 年的一次偶然勘探,却意外揭开了中国商代晚期的神秘面纱。在这座商王武丁至帝辛时期的都城遗址中,最令人震撼的发现莫过于数万片甲骨文 —— 这些刻在龟甲、兽骨上的古老文字,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早成熟文字体系,也是研究商代历史的 “活化石”。考古学家在殷墟宫殿区、王陵区和祭祀坑中,共清理出约 15 万片甲骨,其上记载的内容涵盖祭祀、战争、农事、天文、历法等各个领域,小到商王的梦境占卜,大到国家的军事征伐,完整呈现了商代的社会生活图景。除了甲骨文,殷墟还出土了重达 832.84 公斤的后母戊鼎,以及青铜礼器、玉器、骨器等数万件文物,印证了商代青铜文明的高度发达。通过对甲骨卜辞的破译和遗址布局的分析,考古学家还原了商代的政治制度、宗教信仰和社会结构,证明殷墟不仅是商代晚期的都城,更是当时中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中心,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提供了坚实的考古佐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