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煌文书:沙漠中的中古时期 “百科全书”
1900 年,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意外开启,让数万件中古时期的文书、绘画、经卷重见天日,这些被称为 “敦煌文书” 的珍贵遗存,成为研究中国魏晋至宋代社会历史的 “地下图书馆”。敦煌文书的内容包罗万象,既有佛教、道教、景教等宗教经典,也有官府文...
1900 年,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意外开启,让数万件中古时期的文书、绘画、经卷重见天日,这些被称为 “敦煌文书” 的珍贵遗存,成为研究中国魏晋至宋代社会历史的 “地下图书馆”。敦煌文书的内容包罗万象,既有佛教、道教、景教等宗教经典,也有官府文书、户籍册、契约、书信、文学作品等世俗文献,涉及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宗教、科技等各个领域。其中,一份唐代的 “社邑文书” 详细记载了民间互助组织的运作方式,展现了中古时期的社会治理模式;一卷五代时期的 “历日”(日历),保留了当时的节气、节日和农事安排,为研究古代历法提供了实物证据;而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,如变文、俗讲、曲子词等,则填补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诸多空白。敦煌文书的特殊之处在于,它是未经后人修改的原始文献,真实记录了中古时期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,与传统正史中 “帝王将相” 的叙事形成互补。通过对这些文书的整理和研究,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得以窥见中古时期的社会百态,还原了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交流盛况,证明敦煌不仅是佛教艺术的宝库,更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见证。